Search


後記|
寫在無眠之後,祝你好眠。

我從十六歲開始失眠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後記|
寫在無眠之後,祝你好眠。

我從十六歲開始失眠。也許更早,從幼稚園開始,我就是那個不願意午睡的孩子。當每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被被,在安靜黑暗的房間魚貫躺下的時刻,我是唯一大哭不願意服從的人,被塑膠積木在手心輕輕揮過,我還記得那個重重舉起輕輕放下的觸感,被責備過,被各種哄騙過,但我就是不願意睡。於是園長會牽著我的手,走到這間幼稚園最負盛名的小火車前,我在他人的午睡時間,一圈圈坐著小火車。眾人酣睡,我一次次繞圈圈回到原點。

一旦意識到自己跟他人有點不一樣,世界就開始不太一樣了。在十八歲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,我不斷想著死。死亡這個命題始終纏繞著我,並不是說會積極地去求死,大概只是,沒辦法太積極地活著。因為意識到自我有一些溢出邊界的存在,每天都忙著把自己摺疊收納好,不要露出什麼破綻,這實在是一件非常疲累的事。

但是十八歲之後的某一天,我突然想通了,不是理解生命的美好這種理想性的原因,而是單純地覺得,保固期限似乎過了,超過十八歲的生命,已經體驗過、拆封過,已無法再退貨,必須好好面對這個世界了。失眠的時候我常常糾結於一些問題,後來我已經沒有想著死了,但我常常困擾於他人的自死。

《無眠》是我面試北藝大研究所的劇本,也是我第一個正式的劇本,它並不完美,中間修改過很多次,至今是第六版。主要的枝幹仍舊保留,現在回看起來生澀,留住的是我想記住的。表面上講失眠,實際上要談的是自殺。我試圖提出一些問題,一些讓我也受困的問題,有時候角色受困,有時候他們自己去解決,最後角色甚至提出了我想像不到的回答,我想那是一種類似出口的東西。

《向光植物》跟《無眠》像是命運迥異的雙生,他們在差不多的時間開始寫,也在差不多的時間定稿。前者向著光走,後者往黑暗去,潛得很深,會看見另一種風景,往最深最暗的地方去,也許能夠從另一端破繭而出,我是這樣希望的。

奇妙的是,這幾年我睡得比較好,過往的一年,甚至很少失眠了。我的睡眠好像找到自己的認同,終於能跟我的身體好好相處了。曾經跟世界扞格不入,反覆抵觸的,現在好像有點步上軌道,慢慢前進。不再想著死的十多年之後,像是終於穿過長長的黑暗,某個下午,我突然覺得活著是一件很好的事,這個感覺前所未有,我會一直記著。也許有的人仍在那列不斷繞圈的小火車上,始終無法前進,但沒關係的,不斷回到原點,也是一種前進,至少有所移動。我們都不要中途下車,都要抵達終點。在那之前,祝你好眠。

(照片攝影: YJ Chen )

TAAZE讀冊:https://goo.gl/4jNIj1
博客來:https://goo.gl/5GIKVA
誠品:https://goo.gl/cPJSbL
金石堂:https://goo.gl/noYf7R


Tags:

About author
文學,電影,戲劇,平權,貓咪(?)。 10099 台北南海郵局第454號信箱。
文字工作者。 podcast|違章女生lalaLand Apple Podcast → https://reurl.cc/O1xjVR SoundOn
View all posts